Zailushang

 · 14 days ago

贝莱德的“资产上链”野心:从10万亿管理规模到全球金融基础设施重构

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,贝莱德管理资产总规模(AUM)已超过11.6万亿美元,客户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、主权基金、退休基金及高净值人群。其“把数十万亿资产搬上区块链”的野心,并非空穴来风——从比特币现货ETF的成功推出,到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化运营,再到探索ETF代币化与现实资产通证化(RWA),贝莱德正通过系统性布局,推动传统金融资产向区块链迁移,重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。


1. 已落地的资产上链实践:从货币市场基金到比特币ETF

贝莱德的资产代币化战略已取得实质性突破。2024年推出的BUIDL基金(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),聚焦高流动性、低风险的现金、美国国债及回购协议,将基金份额代币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,实现所有权记录、转移及收益分配的链上化。
截至2025年中期,BUIDL规模已达29亿美元,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币化国债基金,占据代币化国债基金市场34%的份额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通过多链部署(以太坊、Solana等)实现跨链互操作,采用白名单机制确保合规性,同时通过Circle的USDC即时赎回通道,解决了传统金融结算周期与加密世界即时流动性需求的矛盾。

此外,贝莱德的现货比特币ETF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此类产品之一,其成功不仅验证了区块链技术在资产交易中的可行性,也为后续更广泛的资产上链奠定了用户基础与监管经验。

2. 当前的核心布局:探索ETF代币化与RWA规模化

贝莱德的“资产上链”野心正在向更核心的金融产品延伸。据彭博报道,其正在研究将ETF转换为区块链代币,包括与股票、债券等现实世界资产挂钩的基金。
这一举措将带来三大核心变革:一是交易时间延长,突破华尔街常规交易时间限制,实现24小时全球交易;二是全球化准入,降低海外投资者获取美国金融产品的门槛;三是新型抵押用途,代币化ETF可作为加密网络的抵押品,拓展其应用场景。

同时,贝莱德通过RWA通证化基金,将农业、能源、碳积分等现实资产通过代币化形式上线,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高频次现金流和稳定回报。
例如,其与金链资本合作开发的RWA通证化基金,依托贝莱德的风控体系与金链资本的区块链技术能力,推动现实资产与数字金融的融合,目标是在2030年共同打造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00亿美元的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网络。

3. 支撑野心的三大支柱:技术、合规与战略协同

贝莱德的“资产上链”野心背后,是三大支柱的强力支撑:

技术基础设施:贝莱德通过投资Coinbase、与Securitize合作,构建了机构级的加密资产托管与代币化平台。

其推出的DLT Shares(分布式账本技术股票),将基金份额转化为链上数字资产,实现秒级交易结算与7×24小时访问,同时通过纽约梅隆银行的托管服务确保合规性。

合规布局:贝莱德在欧洲取得加密资产牌照,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合作建设私募投资平台,构建全球合规网络。其CEO Larry Fink强调,“代币化就是民主化”,通过数字身份系统与稳定币(如计划推出的USDB),推动全球投资格局的普惠化。

战略协同:贝莱德的“资产上链”战略并非孤立,而是与比特币ETF、RWA通证化、ETF代币化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。
例如,比特币ETF的成功为代币化产品提供了用户信任基础,RWA通证化则为ETF提供了更多底层资产选择,形成“资产-代币-投资者”的闭环。

4. 未来的终极目标:连接数十万亿资产的全球数字金融生态

贝莱德的“野心”远不止于单个产品的代币化,而是要成为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者。其CEO Larry Fink在2025年致投资者信中明确表示:“每一项金融资产都可以被代币化”。
未来,贝莱德计划将旗下11.6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逐步迁移至区块链,通过代币化实现资产的全球化流动、24小时交易及即时结算。同时,通过与金链资本等机构的合作,推动现实资产的全面通证化,构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的全球化基础设施,让区块链金融惠及全球每一位投资者。

贝莱德的“资产上链”之路,本质上是传统金融与Web3技术的深度融合。其凭借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、强大的技术能力与合规布局,有望成为这一进程的引领者,推动全球金融从“传统中介主导”向“链上可编程”转型。

#贝莱德  #虚拟货币

By: zailushang

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