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对加密货币采取强硬执法立场的美国SEC,如今正以“Project Crypto”为核心,推动监管框架向支持创新转型。2025年7月,SEC主席Paul Atkins正式启动“Project Crypto”,旨在通过现代化证券法规,让美国成为“全球加密货币之都”。这一计划标志着SEC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从“执法式监管”转向“结构性整合”——不再将加密资产视为“洪水猛兽”,而是将其纳入正规金融体系,为其发展提供明确规则。
“Project Crypto”的核心:清除创新障碍的五大支柱
“Project Crypto”的关键举措围绕“明确性、流动性、合规性”展开:
其一,澄清加密资产分类,明确“大多数加密资产不是证券”,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“证券属性”争议,为代币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清晰边界;
其二,简化托管规则,允许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等“超级应用”安全持有和交易加密资产,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加密托管的壁垒;
其三,支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,为DAO(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和链上软件系统预留监管空间,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;
其四,引入“创新豁免机制”,允许初创企业在有限监管下测试新产品,降低创新门槛;
其五,整合监管机构,成立加密任务小组,主动撤销对Coinbase、Binance等头部平台的诉讼,向市场传递“拥抱创新”的信号。
川普的“加密首都”愿景:从行政命令到国会立法的支持
川普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支持并非空穴来风。2025年3月,川普签署行政命令,要求建立“战略比特币储备”和“美国数字资产储备”,并将其纳入国家金融体系,旨在利用加密货币的抗通胀特性和去中心化特征,降低美元资产的贬值风险,重建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。
此外,国会层面也通过了《GENIUS法案》(针对稳定币的100%储备要求)和《CLARITY法案》(明确SEC与CFTC的监管分工),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立法层面的支持。
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传统银行、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加密领域,还吸引了币安、Coinbase等曾因严格监管迁至海外的企业回归美国。
背后的逻辑:经济、地缘政治与监管反思的综合作用
SEC的转向和川普的“加密首都”愿景,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。经济上,美国面临巨额债务(2024年底联邦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),加密货币的抗通胀特性被视为降低美元贬值风险的工具;地缘政治上,川普政府希望通过加密货币巩固金融霸权,阻止非盟友国家进入其主导的金融生态,构建“布雷顿森林体系3.0”(将比特币、稳定币纳入全球储备体系);
监管上,前任SEC主席Gary Gensler的“执法式监管”导致大量加密企业逃离美国(如币安、Ripple),削弱了美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赛中的竞争力,SEC不得不调整策略,以“理性监管”取代“高压执法”。
市场反应:资本回流与行业复苏的初步迹象
SEC的监管转向已初见成效。2025年上半年,美国加密行业融资额达181.9亿美元,同比增长253%,机构资本(如BlackRock、Fidelity推出的比特币ETF)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。同时,美国在全球加密采纳指数中升至第二位(仅次于印度),2025年加密资产交易量较2024年增长49%,显示市场对美国加密监管的信心正在恢复。
#SEC #加密货币
Add a Comment